您现在的位置在:
童澄教:1958年考入复旦大学,1959年转入交大,
为上海高校交大男子篮球队员,毕业后留校任教,曾
任上海交大外事处处长,教授。
大学生活的第一年,约有半年左右要参加集训和迎接上海市运动会及市内各种性质的篮球比赛。1958年,我考取复旦大学。入学报到之前接到通知,要我参加新一届上海高校篮球队集训。当时上海高校男子篮球队近一半队员是上海交大的学生,所以集训地就选在交大徐家汇校区的老体育馆。大学生活的第一年,约有半年左右要参加集训和迎接上海市运动会及市内各种性质的篮球比赛。我们集体住在体育馆三楼,每天一早5点半起床,6点钟从交大出发坐公交车赶到复旦大学吃早饭和上课,上午听完4节课以后,吃了午饭即赶紧回交大参加下午的训练。我们这些非交大的学生中,葛公恕去同济大学和我去复旦大学就读最为辛苦。因为路远耗时,我们几乎每天得不到午间休息,有时下午有课(如实验课、外语课及答疑等),只能请同班同学代抄笔记,星期天的业余时间则用于自修补课和完成作业。虽然与坚持学习、工作与打球两不误,自中学持续到大学,一直到后来进入交大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始终如一。同寝室的同学接触很少,但似乎都有亲近感,他们把在自己班里有这么一位“球星”当作是光荣的事情,同学把帮助我学习看成了自己的份内事。也许是这种无私的情感,更进一步地牵动了我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坚持学习、工作与打球两不误,自中学持续到大学,一直到后来进入交大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始终如一。记得第一年,虽然经常要集训、比赛而花费大量时间,但期末考试中,因为作为化学专业的主课成绩优秀,因而受到了复旦大学化学系年级领导的表扬。
篮球队在社会上的名声随运动成绩的越是出色,学校、市领导对球队也更加重视,目标也越是明确——打造一支能与全国甲级篮球队相对抗的大学高水平球队。因此,每天训练强度加大,针对性比赛增加,比赛对象也往往选定一些省、市级水平的球队。这样一来,对我们从外校到交大的队员,在课程学习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为此上海市主管领导采取了一项措施,将在低年级的大学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乒乓队的尖子队员分别转校,分别集中到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以及华东化工学院。一声令下,我接到学校通知,二话不说,即刻办理离校手续,投入了交通大学的怀胞。1959年10月9日,我接到学校通知,二话不说,即刻办理离校手续,投入了交通大学的怀胞。这一变,将自己中学时代向往了多年的化学专业一夜之间换成了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内燃机专业。理科专业与工科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程有很大区别。虽然有些数理课程的学分可以转到交大,但还是缺了不少课程,这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我为什么会选内燃机专业呢?因为当时有一位高中时的同班同学在内燃机专业学习,我想他可能会对我有所帮助,这样也就决定了我的终身事业。转入交大学习以后,在二、三年级期间,除了每天跟班上课外,每周要有2个晚上选读夜大学课程,要补上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学分;另外,球队的 李家钟 先生(既是球场上的师长,也是理论力学教研组的讲师)利用课余给我与段长宝一起补课,使我拿到了理论力学学分;由于坚持每天一早背读外语单词,到了四五年级,外语基本上也达到了同班同学的一般水平。
回顾在复旦1年、交大4年的大学生活,虽然没有与同班同学同寝室住过一天,但与同届同学的关系却十分融洽,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我们这批队员为人谦和,运动成绩出众,学习成绩也居上游。我们专业的流体力学,曾被同学们称为“留级力学”。我们专业的流体力学,曾被同学们称为“留级力学”,当时我却得了满分(5分),受到了同学们的赞誉,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我们这批队员在体育场上能充分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平时能勤学苦练、开动脑筋,每个人都有较高的技术战术素养。在1960年代初,我们这支队伍成了当时国内大学篮球园地中的一支奇葩,在1960年代初,我们这支队伍成了当时国内大学篮球园地中的一支奇葩。先后获得过全国乙级篮球联赛第三名,全国甲级篮球联赛名列中游。战胜过全国15支省、市一级专业队和名列全国甲级队前六名的上海市一队;很多队员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的光荣称号。究其原因,首先我们这些队员从中小学开始就对篮球情有独钟;其次,当时的中学里具有良好的篮球氛围和正确的教育方针,良好的环境使每个青少年都有可能脱颖而出;另外,我们从中学到大学都受到了良好的系统教育(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当时的大学学习环境,更是催人上进。
学习中不能落伍,球场上要出色发挥。我进入交大篮球队以后,在学业与篮球事业上受到双重压力,但仍然坚持一个目标,就是学习中不能落伍,球场上要出色发挥。学习要不落伍,只有靠勤奋,靠提高学习效率,靠好的学习方法,靠挤时间学习;球场上要发挥出色,就必须要靠平时苦练基本功,掌握拿手本领,靠临场镇静自若,充满自信,靠领会战略战术,全队协同作战,靠争分夺秒,努力拼搏。尽管身材条件不如专业队,但无论是遇到强手还是强队,在精神上总能树立自强自信,基本上能保持每场比赛不大起大落,每场球都能维持较高的得分水准,有时遇到强队还能够超常发挥。在学习中也是一样,能保持较好的心态,往往有些难学的课程也会取得较好成绩。学生时代生活特别紧张,为实现学习中的目标,需要善于独自安排时间、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与困难作斗争。经过长期的锻炼,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篮球队经受的锻炼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在近40年的工作经历中,经历过磨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一切,无不与年轻时在球队得到的锻炼有关。在近40年的工作经历中,经历过磨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一切,无不与年轻时在球队得到的锻炼有关。例如,在40岁左右开始攻读日语,经过考试和激烈竞争,获得了赴日本留学的机会;在专业道路上,虽然对改行的专业并不喜欢,发展途中障碍重重,但在同仁中较早获得了一定的学术地位,曾一度担任过内燃机研究所所长。1993年10月,因学校工作需要,被调任上海交大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后任处长,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能够适应工作,做出了不少成绩。现在我已经退休了,还能经过重新安排,享受有意义的“黄昏人生”。每每回忆起当年的球队生活,虽饱尝艰辛,但心中总是留着挥之不去的甘甜!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