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美] 李家钟:1953年毕业于交大,留校任教。交大男篮元老,旅居美国。
一 我的亲属与交大
先要说说我的多位亲人与交大的密切关系:
屠阝定祯妻,屠阝定祯,1961年毕业于交大电气专业,是交大女子垒球队一垒手,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李煦谋父,李煦谋(良士),1920年毕业于南洋大学,毕业后公费留学美国。回国后在美商上海电话公司任工程师,后在无锡电信局任局长。
李家铨弟,李家铨,原为上海农学院副教授,上海农学院并入交大后,他自然成了上海交大的一员。
李熙谋伯父,李熙谋(振吾),在交大前身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攻读电机系,继而考取官费留美。191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后又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一直在教育界任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交大教务长及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1958年在台湾任“教育部”常务次长,是年在台湾新竹电子研究所任所长。1964年,研究所正式改为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招收本科生,为交大在台湾新竹建立基地打下了基础。新竹交大为了纪念李熙谋的贡献,在校园里建造了一座“振吾”亭。
李家镐堂兄,李家镐(李熙谋之独子),上海解放前就读于交大化学系,是交大地下共产党员。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政府经委主任、上海市人大副主任、交大管理学院院长等职。
李令仪堂姐,李令仪(李熙谋之长女),抗日战争前任上海交大商学院助教。
李日华堂妹,李日华(李熙谋之幼女),解放前毕业于交大工商管理学院。
李祖新侄儿,李祖新(李家铨之子),1991届交大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现定居美国,为电脑工程师。
施成军侄媳,施成军(李祖新妻),1991届交大工商管理工业外贸专业毕业,现在美国HD公司任市场分析师。
二 五十年的篮球生涯
我于1953年毕业于交大动力机械系汽车专业,毕业后留校当理论力学助教。原应去西安,因为我是上海市篮球队队员,经上海市委与交大协商后留在上海造船学院,后学校改为上海交通大学。1983年,随妻子移民美国。离校前为工程力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1951年起,先后为交大学生篮球队、教工篮球队、上海市篮球队、华东区篮球队、上海高校篮球队队员。1956年入选中国国家学生篮球联队,任队长,在捷克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得篮球亚军。曾入选上海市学生篮球联队、上海市篮球专业一队,并在上海交大篮球队代表上海二队参加多次全国甲级联赛等。直到2002年以旅美交大老年篮球代表队的身份参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湾区华人运动会,我以交大名义活跃于国内外篮球场上有50多年。在50岁以上老年组中得篮球赛季军。我以交大名义活跃于国内外篮球场上有50多年。
1936年,我4岁时便到交大校园,随母探望在交大执教的堂姐李令仪,在体育馆前大草坪中间的狭长走道上奔跑欢呼,至今记忆犹新。抗日战争期间,父亲被日本宪兵队抓去,被临时扣押在交大大门警卫室,那时我每天都去门房窗口窥视父亲的身影。抗战胜利后,由于家住南丹路附近,经常漫游交大校园(即战时日本占领徐家汇时遗留下来的同文书院旧址)。解放初期,我在徐汇中学就读高中,经常与同学结伴在交大体育馆室内球场练球,也是交大篮球队的球迷,经常观看大学生的篮球比赛,为交大队加油助威。交大篮球队的球员如袁培元、何增等都成为我心目中的偶像,我钦佩他们既为名校高材生,又身怀一身精湛球艺,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迎接高考,以便以袁、何为榜样,争取做一名交通大学的篮球队员。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1951年中学毕业,我高考以第一志愿进入交通大学。入选交大篮球队,以交大学生队队员的身份,跑跳于交大体育馆球场上,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是年,交大总共录取697名新生,其中机械工程系144名,我报考机械系,名列第20名。从此作为交大学生出入交大校门,并入选交大篮球队,以交大学生队队员的身份,跑跳于交大体育馆球场上,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三 交大篮球队的“秘密”
交大篮球队保持“高智商、重技术”的优良传统。我认为,交大篮球队能够保持优势,关键在于学校自身在教学与科研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加上交大篮球队保持“高智商、重技术”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已有成绩,全国中学生向往名校,期望学到先进科技知识,同时发展自己爱好的篮球球艺的始终后继有人。据李克义回忆,他在1955年就读于长春市的一所中学时,在长春市体育场看了一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与吉林省代表队的比赛。汽车厂中有三四位交大毕业的篮球队队员。这时我和王富椿以交大汽车专业毕业实习生的资格加盟汽车厂队参赛。这场比赛实际上是交大对吉林省的比赛。交大篮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篮球赛结果,一汽队战胜了吉林队。李克义看了这场球赛后下决心报考交大。我们作为交大代表队的一员,在长春市体育场上为交大和交大篮球队作了活的招生广告。我在上海学联(大、中学联队)当队长时,经常现身说法,动员中学生中的佼佼者报考交大。经我鼓励考进交大的有姜靖国、段长宝、戴国栋、高桦、沈鸿玉、汤国华等。交大篮球队一代影响一代,中学生篮球运动佼佼者一定会受前一代的影响,决心读好书,报考交大,打好球。我也曾鼓励陈银宝、张宏连报考交大,后因市专业队需要他们,没有如愿。我想交大篮球队一代影响一代,中学生篮球运动佼佼者一定会受前一代的影响,决心读好书,报考交大,打好球。这是交大队保持久胜不衰、后继有人的“秘密”之一。
作为交大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要学科学、学工程;作为学校篮球队队员还比其他同学学到更多的全面身体素质和坚强意志及刻苦奋斗的精神。从篮球比赛中,学到“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铸成“胜败乃兵家常事”,“坚持下去就是胜利”,“集体配合是基本功”等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品质。母校赋予篮球队员的这些特别恩惠,使我在毕业后的50年中受惠无穷。每克服一个障碍,每取得一个胜利,都蕴含着从篮球运动中吸取的品德精粹。每克服一个障碍,每取得一个胜利,都蕴含着从篮球运动中吸取的品德精粹。特别高兴的是,我能够在这里表达我“悠悠一生篮球心,绵绵一世母校情”。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