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张光斗(1912~):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7月18日下午三点半,在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小刘的陪同下,我们访问了交大1934届校友、两院资深院士张光斗。走进学长的寓所,我们惊呆了,已是92岁高龄的老人,却正在电脑前拿着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输入他近60万字的洋洋大作——《我的人生之路》。学长精神矍铄,访谈进行了足足3个小时。学长精神矍铄,访谈进行了足足3个小时。他那坦诚又不乏诙谐幽默的言语,常引得我们笑声不断。从他的言谈中,我们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的执着追求、强烈的事业心和对母校的深情厚意。
一 交大的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
交大的精神是什么?爱国主义。交大的精神是什么?这是我们访谈中贯穿始终的话题。学长斩钉截铁地回答:爱国主义。并强调说:校史要真实地反映出交大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924年,张光斗12岁,小学毕业,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全家开了家庭会议,决定要他到上海去上学。母亲要他考工商职业学校,因为毕业后可去海关、邮局工作,待遇高。他不得不从命去投考。但是他更想当一名工程师,在五叔的鼓励下他又去考了交大附小。想不到两所学校都录取了他。在将来当工程师的理想驱使下,学长选择了交大附小。虽功课很重,但爱国主义气氛浓厚。进校后,“虽功课很重,但爱国主义气氛浓厚”。“回忆我在交大附小上学的几年,思想上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上增强了爱国主义,言行上讲究诚实正直,有道德,对人和蔼;学习上培养了认真细心,一丝不苟,努力用功的习惯;在生活上培养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言行上讲究诚实正直,有道德,对人和蔼;学习上培养了认真细心,一丝不苟,努力用功的习惯;在生活上培养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附小学生陈虞钦参加学校的示威游行,在英租界的南京路上不幸被巡捕枪杀。年仅13岁的张光斗愤恨万分,他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抗议游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光斗升大学读书,他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学生救国委员会,负责宣传、壁报工作。他曾与同学们两次去南京请愿,遭国民党军警殴打,押送回沪。
对于他的这些经历,他没有提及,却向我们介绍了两位同学的事迹:顾得欢,对我影响很大,他常拿《资本论》等书给我看,动员我加入共产党。戴中溶,是一位无名英雄。“一位是顾得欢,对我影响很大,他常拿《资本论》等书给我看,动员我加入共产党。另一位是戴中溶,是一位无名英雄。”
学长与他俩同窗10年,他俩的事迹历历在目。
戴中溶,曾在国家科委工作。戴中溶毕业前,听了邵力子的报告,决心支援大西北,被分配到西安胡宗南部队建设电台,后任胡宗南的少将军衔电台台长。其妹妹王为、弟弟戴中夫为中共地下党员,俩人住在他家,他用自己的身份掩护了他们。后来王为报请周恩来同意,发展他为延安工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大功。1947年,北平的地下电台暴露,戴中溶受到怀疑被捕,险遭枪毙。有意思的是,杭州解放时,他从杭州监狱获得保释,竟是他的同班同学、时任浙江省计委主任兼工业厅长的顾得欢担保的。后来他被调到国家科委工作。
顾得欢,在学校里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被学校开除后进青岛大学、燕京大学读书,均又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开除。1936年6月,他参加共产党,后来南下在江浙一带打游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计委主任兼工业厅长、副省长等职务。因为他热爱技术工作,1960年,他响应党中央号召,到中国科学院,在极困难的情况下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电子研究所,担任过所长。
学长深情地说:我们要怀念这些同志。
在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国家濒于危亡的时刻,交大校园里浓厚的爱国主义气氛,熏陶着莘莘学子。在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国家濒于危亡的时刻,交大校园里浓厚的爱国主义气氛,熏陶着莘莘学子。张光斗在校期间,受到顾得欢等地下党员的影响,开始阅读《资本论》等进步书籍,并决心奋发读书,矢志“工业救国”。由于家境贫寒,耳濡目染老百姓的深重灾难,他选择了将会远离繁华都市,走近穷乡僻壤的土木工程专业,决心一辈子与泥巴打交道。到清华大学后,长期从事水利系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这成了他终身的事业,为我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设计了我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批水电站,有力地支援了抗战。爱国主义精神伴随着他度过了交大毕业后的70个春秋,鼓励、鞭策他克服艰难险阻,成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泰斗。是他设计了我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批水电站,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也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负责设计密云等水库,参加三门峡水利工程、葛洲坝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工程等的设计工作。在祖国广袤的大地各大水库和水电站,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上,各大水库和水电站,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1940年上半年,资委会派他到四川万县瀼渡河流域进行水电勘测和规划。他与同事们经过勘测,提出了开发规划。后经资委会决定先修建1500千瓦的仙女洞水电站,供万县兵工厂等用电,他任工程处主任,专负责该项的修建。那时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他们租了仙女洞瀑布附近的袁家祠堂。在两边厢房内搞设计,睡在厢房上狭小阁楼里。祠堂外面晒满了牛粪,臭不可闻。学长笑着说:“这也是为了支援抗日。”工程需要用钢板制造高压钢管,而钢板又不易买到。当得知长江里有被炸沉的轮船后,他们硬是把沉船拖上岸,取其钢板,切除四面的锚孔,得到了无孔钢板,用来制成工程所需的钢管。1941年,瀼渡河仙女洞水电站工程进行顺利,年内完成了基本建设。接着,他又到重庆的上海机器厂订购了3台500千瓦水轮发电机,电站如期投入良好运行,这是我国最早一批用自制水轮发电机发电的电站之一。
二 交大的学分—严
“北有清华,南有交大。”张光斗一开口就说道,交大那时很有名气,社会上都流传一句话:“北有清华,南有交大。”他学习成绩优异,在交大就读10年,只在进附小时参加过一次入学考试,以后都是直升的。
教师批卷,打负分,以致有的同学得分为负分。时隔70年,他还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对大学一、二年级更是印象深刻。预科主任柯礼懋,化学教得不错;当 时 教授物理、化学、数学的裘维裕、徐名材与 胡敦复 先生是有名的“三大关”。他们均用英语授课,讲课认真,内容丰富,课业非常繁重。物理每周小考一次,不及格的比比皆是。化学每月小考一次,每次考题繁多,大题目套小题目,答题要花两三小时。教师批卷,打负分,以致有的同学得分为负分。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要求英文书写,报告要工整精确,否则退回重做。
念交大,如果一、二年级能够通过,就可算大学毕业了。那时,在学生中有句传言:“念交大,如果一、二年级能够通过,就可算大学毕业了。”这是交大重视基础教育的形象描写。学长说:“是这种科学精神与工作作风,锻炼了我。”
三 肺腑之言——要懂得做人
一定要懂得怎么做人,一是要改造主观世界,二是要为老百姓做事。访谈已近尾声,学长却意犹未尽。他说最近他对清华大学毕业生说:一定要懂得怎么做人,一是要改造主观世界,二是要为老百姓做事。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就不能算做个人。毕业典礼在国外称为开始典礼,大学仅仅是打基础,不要把大学毕业生捧得太高,以后的路还很长。
学长还说:我吃的饭是老百姓种出来的,我能上学、出国留学都是靠老百姓。老百姓培养了我,教育了我。但他们还很艰苦,想到这些,感到心里不安。我个人没什么可吹的,真正出力的是工人,农民……
夜色已降临,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学长,走出清华校园。眼前浮现的是学长家里的那张大幅照片:在密云水库工地上,面对茫茫一片山地,周总理正在全神贯注倾听学长的报告,周围站着许多工人。耳边响起的是学长重复好几遍的话语:老百姓还很艰苦,我感到心里不安……“老百姓还很艰苦,我感到心里不安……”这就是张光斗!这就是交大人的精神!
(作者:上海交大原党委副书记、教授,1964届校友,现上海交大校史编纂委员会秘书长)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