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交大创办时,体育采用欧美式的球类比赛和田径赛运动,并聘请洋教练主持一切。1907年唐文治开始主校,专心办学13年。在此期间,他鉴于在日俄之战中,日人以短兵技击(武术),战败强俄,发奋有为之精神,必须寄于发奋有为之体魄。又感到不能只知国之病在贫,而不知国之贫又在弱,认为发奋有为之精神,必须寄于发奋有为之体魄,因而提倡体育,重视我国固有的技击(武术)。
早在1911年(宣统二年),中院(即中学)学生中,有向绍洪者得力于南拳,能以只手推阻洋教授,起动机器,名震全校。校长遂请其教南拳,学者数十人,此乃母校自发练拳的开端。但不久,向绍洪因课业繁重,不克兼顾,学校乃专门请上海精武体育会刘振声、张富介、赵连和三人来教北拳。次年(1912年,宣统三年,即民国元年)春,上院(即大学)学生穆郎介绍浙江温州某寺高僧令演和肃谦两位上人来教蛤蟆功,正式成立了技击部,由黄照临、鸿儒两同学为正副部长。1913年春, 黄 君介绍济南刘震南(寿山)来校教授心意六令门,定规则,购器械,制蓝色上印有黄色“南洋”二字的服装(当时以蓝与黄为校色)。同年王芝祥将军介绍燕京李存义来校教授形义功,但数月即止,而刘亦因事离职,学校乃聘湖南 刘世杰 教授白水功。1914年春,刘世杰得军界要职,学校复请震南老师来校。在此以前,母校的技击教练如此更换频繁,几无成绩可言。而 刘震南 老师则任教十年之久,才逐渐以其孙刘守铭为接班人,直到抗战胜利前夕,我在上海绍兴路时的交大,见刘守铭仍在任教。所以在老交大技击史上,唐校长的大力提倡, 和刘 老师的热心教练,成绩是卓著的。当时美国人体育教授莫礼逊,月薪500元,而中国人拳师的薪俸只有30元,又不供住宿,每天乘人力包车,准时来校,从不迟到早退,唐校长知我为人正派,不以我为江湖卖技之流,而付我以消除东亚病夫之称的重任,因此薪金虽薄,非所计也。他说,“唐校长知我为人正派,不以我为江湖卖技之流,而付我以消除东亚病夫之称的重任,因此薪金虽薄,非所计也。”
刘师又在上海白克路(现国际饭店后面的凤阳路)租屋,设立中华国技传习所,广收门徒。他能在上海招生传习,和在大学任教,并不简单。当时校内的洋教练莫礼逊,教兵操的魏旭东将军,以及不少足球健将,都身强力壮,跃跃欲试,想与刘师比武。据1920年毕业的校友武书常说,有一次他的同班同学对莫礼逊说,“已与刘师约好,您去打他,他不还击,更不会伤您”。于是莫用力进攻,刘顺其势以引进落空法,使莫自倒在地。他爬了起来,仍不服气,用更大力气猛击过去,结果跌得更远,不敢再试。同学看了,无不叫好。我又亲眼看到级友左景鸣(左宗棠的曾孙)号称大力士,也来学拳,而对 刘 老师所讲的用法,要提不同的看法;刘师就让他进攻,每次使他跌得心服。当然,刘师对校内学生的教法,以健身自卫为主,因材施教。但即使跟他学到大学毕业,他亦不讲打人的拳术。但即使跟他学到大学毕业,他亦不讲打人的拳术,他说:“老师传下,不可轻易传人。”只要求我们向师兄鲍国宝学习天天练的恒心。我就是听了他的这一句话,坚持练到了83岁,尚算健康活泼,深感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决心和恒心。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决心和恒心。在他所办的传习所内,的确出了几位高徒,如王子平以及 孙中山 先生的卫士等。他壮年时曾设镖局于北京,往来于京张道上,保护客商。据说有一日外出,见数人抬一尸,且抓住行凶者去打官司,他告众人曰;“汝等愿死者复活而息讼乎?”众皆曰愿,于是师命置尸于地,遂运用神功,蹴死者涌泉穴,倾刻,闻死者长呼而如梦醒。
以上说明刘师的水平很高,而且教导有方。当时学生练拳,有自愿的,也有被迫的。附属小学的学生是自愿报名参加的。到了初中二年级时,则必须从童子军、技击或军乐三者之中选习其一,这是学校规定的。从中学三年级起,在打好基础而又认识到技击对健康和自卫的益处,继续深造者,就成为主要队员。我在小学 从周仁山 老师学南拳,中学一年级从刘师学北拳,如练潭腿、二郎拳、六合拳、长拳、行拳、燕青手等。二年级加练简单器械如青天棍、六合枪、昆仑刀等;第三年始,再提高到较难的武器如三节棍、七节钢鞭(又称九节鞭)等,以及从2人到4人的对打,如“三英战吕布”之类。学校还规定,学满4年,经过考试,发给毕业证书。到1922年技击部成立10周年纪念时止,毕业者有黄照临、鲍国宝、伍渊、叶舒瑶、王寅清、张令采、张孝友、李果能、吴维翰、汤辅成、华寿奎、费福焘、高谓初、陆定一、朱瑞节等15人。
从1915年起,技击部参加每年春季的全校运动大会。从1915年起,技击部参加每年春季的全校运动大会,在大操场(现大草坪)搭台表演,从小学的南拳和中院的团体练习开始,继而个人的徒手、器械以及双打、三打、四打,刀光剑影,吸引全场观众,常使某些田径比赛,不得不暂缓进行;尤以刘师和其子刘骏杰(中院学生)的对打为最精彩而结束。
1917年母校举行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1918年唐校长发起游艺大会时的技击表演,都有马良师长部下的士兵和刘师带来的、他创办的中华国技击传习所的徒弟,如闻名的王子平医生等,前来表演比我们学生高强得多的精彩节目。1921年,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主任张剑心主持校务时,竭力提倡国术,添置大批器械,成立技击部会集室,陈列武器图书,派专人维修管理,重制百脚钮口上衣、灯龙马裤、长统软靴等表演服装,学生穿着轻便威武;严格训练,分组比赛,发给金、银、铜牌或武字别针等奖品,可算全盛之时。1922年又编写《技击部十周年纪念册》,阐述母校的10年练拳历史,提倡普及国技。是年夏天,又应上海沪江大学化装演讲团之请,选派华寿奎、朱维铨、朱麟五、费福寿、邱诸联、施洪熙、刘世恒、吴伯翰、陈应星、陆定一、11人前往无锡参加宣传爱国主义的表演,表演各项创新节目,场面盛况空前,当地各报对南洋武术评价很高。余昌南等11人前往无锡参加宣传爱国主义的表演,表演各项创新节目,场面盛况空前,当地各报对南洋武术评价很高。
技击队(右1为陆定一)
练好身体,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又可长寿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此以后,由于唐校长和张主任先后离校,又因 刘 老师告退,其接班人刘守铭的威信较差,母校的国技水平亦随之而每况愈下。其原因也有1927年起小学停办,1929年中学停止招生,只办大学。当时有所谓“上院老爷”之称,反映了课业繁重而忽视体育的结果;殊不知练好身体,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又可长寿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得所失,孰大孰小,目光远大的人,是可以想见的。(作者:交大校友,著名教授)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