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兴起·盛衰
1958年,交大已经分设上海、西安两地,但仍是一个学校,一个校长,均由彭康任校长。非常重视体育的彭康校长发出指示,要上海部分男、女篮球队与西安部分男、女篮球队来一场友谊比赛。上海部分男、女篮球队冒着初冬的寒风到达西安,“两兄弟”对阵,向彭校长和西安交大的师生作了汇报表演。比赛后彭校长决定,这是新中国第一支大学生篮球队到各地大学交流访问。最有历史意义的是素有“北有清华,南有交大”的两校,举行了篮球友谊比赛。两地球队合并组成交大篮球队,访问了郑州、武汉,直到北京清华大学。这是新中国第一支大学生篮球队到各地大学交流访问。最有历史意义的是素有“北有清华,南有交大”的两校,举行了篮球友谊比赛。
交大篮球运动之所以有生命力,因为它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那时班有班队,系有系队,校队就有一、二、三队,分别参加上海市、高校、区级的比赛。1959年,校一、二、三队的比赛频繁,每队平均有30场左右的比赛,在交大校园兴起了“篮球热”。那年寒冬季节,校首届系际篮球联赛开幕了,各系的运动健儿在大型管弦乐队的乐声中举行入场仪式,交大不愧为是篮球运动的摇篮。气势磅礴,热闹非凡。当年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公安系统前卫篮球队教练说:“交大不愧为是篮球运动的摇篮。”那年校二队在大学联赛中蝉联冠军,校一队在市运会上夺魁。于是上海市体委决定,将交大篮球队作为重点项目支持。同时决定以交大队为核心组队,以上海大学生队的名义,与柬埔寨国家篮球队比赛。这场比赛获得了胜利。
1960年,上海交大篮球队又代表上海高校参加了全国乙级联赛,先后以99比58、70比60、77比72分别战胜了福建省队、八一青年队和河南省队,在合肥赛区获第一名。上海市体委接着决定,由上海交大篮球队代表上海二队参加全国最高水平的甲级篮球联赛。由一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业余篮球队与省级篮球队抗衡,这是上海市政府主管体育的副市长朱崇文和体委主任杜前的思想突破之举。1961年,交大篮球队代表上海二队在湖北赛区以89比85胜湖北省队,以71比70胜河北二队,以59比58胜贵州省队。在上海表演赛中以61比60胜了上海一队。虽然仅以一分之差赢了,但是它的“含金量”可不低。与省、专业队相形,交大队员的身高、身体素质、篮球技术均无优势。这支球队文化知识高一点,比较灵巧、细腻、准确,因此颇受球迷的喜爱。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话,那就是这支球队文化知识高一点,比较灵巧、细腻、准确,因此颇受球迷的喜爱。
1963年,交大在上海发起举办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五大城市大学生篮球友谊赛,这也是交大篮球史上的创举。1964年和1965年,分别在北京、天津比赛,当时的冠军之战均在清华大学与上海交大之间对决。1966年,“文革”祸起,交大篮球队及其负责人,被当作“修正主义分子”遭到批判。
复苏·振兴
十年动乱结束后,1979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三好杯”篮球赛作为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均赴会参赛。因处于恢复时期,运动技术水平是较低的。交大男篮在四川蓉城以不败纪录捧回了“三好杯”。这次交大男篮在四川蓉城以不败纪录捧回了“三好杯”。
在复苏、振兴时期,交大篮球队先后迎战过厄瓜多尔国家队、伊拉克队、日本关东大学队、美国华青队、日本关西体育大学女队、日本福社大学队,日本中学生队、南斯拉夫萨格布拉市女队。在这些国际比赛中,交大队负多胜少。交大的篮球运动必须振兴,迎头赶上。
男也英雄,女也威风。1982年盛夏,应香港交大校友的盛情邀请,交大男、女篮球队访问了香港。当地报纸以醒目的大标题《中共首支大学篮球队访港》发布消息,有13家报纸先后发表了近40篇评论和消息。最后一场比赛在九龙伊利莎白体育馆举行,体育馆里人声沸腾,热烈非凡。香港某报称赞“男也英雄,女也威风”。
随着教育、科技、文化的大发展,交大篮球运动的春天已经到来,交大篮球传统的复兴正当其时。1982年,由上海交大和上海市体委联合发起了六城市七院校参加的全国大学生“英雄杯”篮球邀请赛,又先后在武汉、沈阳举办了“钢花杯”、“孔雀杯”比赛。1985年,全国17所高等院校29支男、女队会师钟山脚下,争夺“金陵杯”。香港中文大学男、女队和香港理工学院男队也应邀参赛。经过1 l 7场角逐,南京大学男队和上海交大女队分别荣获“金陵杯”。女篮姑娘含着激动的泪花登上冠军的宝座捧杯凯旋,为上海交大篮球运动史又写下了动人的篇章。(作者:上海交大教授,女篮教练)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