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 档案 · 文博网
|
数字档案馆
|
校史博物馆
首页
部门概况
部门简介
机构人员
科研成果
荣誉奖项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影像交大
口述交大
思源往事
思源起航
思源北美
思源激流
思源初心
校史文萃
交大党史
党在交大
辉煌征程
史志典籍
年鉴校志
历年年鉴
交大校志
校史文萃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校史文萃
>
正文
爱国师生组建“爱国学社”
发布日期:2018-03-20 撰稿: 摄影:
字号:[
大
中
小
]
当我们掀开岁月的尘封,去探求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轨迹以及辛亥革命的史事,“爱国学社”四字总是赫然入目。追根溯源,上世纪初这所兴起于浦江之滨、培养了诸多革命志士的学校导源于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
一、南洋公学的退学风潮
1902年11月的“墨水瓶事件”及随后公学学生的集体退学直接导致了“爱国学社”的成立。事件的导火索是中院五班的国文教习郭镇瀛见到讲台上放着一只灌满清水的墨水瓶,认定学生意在讽刺他胸无点墨,遂执意要求校方开除伍正钧等三名无辜学生,结果引发众怒,导致200余人集体退学。“墨水瓶事件”看似偶然,实则是具有朦胧民主意识的学生反抗学校专制管理层的一次学潮,在当时极富代表性,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连梁启超也在《苏报》和《新民丛报》上撰文支持。当时甚至有人提出“公学革命,其中国革命之先声乎?”后来的事实证明此言不虚。
图:
部分离校学生
二、蔡元培及时伸出援手
离校的学生们一时间了无着落,为避免星散,大家想成立一所带有民主性质的学校以便聚在一起继续求学,无奈缺乏资金,危急关头,由追随学生离校的公学特班总教习蔡元培主持的中国教育会及时伸出了援手。
中国教育会是是目前已知的国内最早的革命团体,于1902年4月由蔡元培、乌目山僧等人发起成立,蔡元培为会长。。蔡元培认为欲造就共和的国民,必须先有共和的教育;要有共和的教育,一定得先成立具有共和性质的教育会。因而中国教育会表面上是兴学办教,其实暗中鼓吹反清革命,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了反清革命的中坚。
成立中国教育会时,蔡元培正在南洋公学特班担任总教习,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退学生中不少人的民主意识正是他熏陶的结果。见到自己原先的弟子因反抗专制而落难,蔡师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他以为退学生“为一二人受压制而全学争之,牺牲各人之利益于同学,是真舍己为群之风,所以诸君真有共和国民之资格者,与本会理想相合无间”,慨然应允相助,决定为退学生创办一所共和学校。
由于经费拮据,蔡氏决定亲赴南京向好友蒯若木借款救急。正当他登船准备启程的时候,家人奔来告之其长子阿根已然病故的噩耗。蔡强忍悲痛,托付朋友代为料理后事,还是毅然离沪,因为时不我待,退学生们正翘首以盼学社早日建成。最终他筹措到了六千元,解了燃眉之急。
1902年11月21日,爱国学社在南京路泥城桥福源里正式成立。蔡元培亲任总理,原南洋公学教习吴稚晖任学监,教员多是中国教育会会员(如章太炎、蒋维乔)及南洋公学特班生(如黄炎培),而原特班生贝寿同、穆湘瑶等则被公推为学生管理。
学社的章程规定以日本幕末及明治初年培养维新志士的松下讲社与鹿儿岛私学作为取法对象。此外,社内实行民主管理,设有评议会监督校务。清末一般的新式学堂,师生之间、学生与管理者之间俨然官民主仆,爱国学社的这种自治管理模式给人以清新之气。
图:
1902年11月爱国学社开学典礼时的合影
一所革命的启蒙学校
爱国学社的成员最初聚在一起只是为了能够继续学业,并非一开始就赞成革命。譬如自立军起义的领导人唐才常牺牲后,其老父曾携带着幼孙走访学社,当时多数学员仅表示同情;至于孙中山之名更是鲜有耳闻。但在蔡元培等人的指引下,大家开始关注政治,逐渐“倡言革命已胜于求学”。
那时学社开设的文化课程偏重于精神教育和革命启蒙。古文课所使用的教材是
《桃花扇》、《扬州十日记》、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书》和《
?
书》;哲学课则重在阐明佛教平等、大同的义理中所蕴含的革命真谛。至于日人撰写的《三十三年落花梦》则成了大家的枕秘,因为其中有关于孙中山组织反清起义的描写。
体育则偏重于军事训练。
南洋公学重视军体操的传统在爱国学社发扬光大。无论烈日当空,还是霖雨绵绵,大家一有空闲就换上操衣,在院前和廊间的空地列队操练。后来学社还发起成立了军国民教育会,聘请南京陆师学堂的教员传授德式兵操以及如何使用木枪练习瞄准射击。蔡元培的用意是“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预备下暴动的种子。”很多社员后来参加了辛亥年的南京之役。
爱国学社成立伊始就致力于通过公开演讲宣传革命,扩大社会影响。重视演说是蔡元培的一贯主张,
早在南洋公学特班任教时,他便组织成立了演说会。蔡氏认为在民众普遍处于文盲状态的中国,演讲可以起到文字所达不到的开启民智的巨大功用。因而
拒俄运动兴起之后,爱国学社积极投身其中,社员们每周都身着操服,列队前往张园集会演讲。主题都与揭露清朝的专制腐败以及反帝爱国有关,一时观者如堵,爱国学社也成为了拒俄运动在上海的指导中心之一。
报刊杂志也是学社重要的革命宣传阵地。
学社中的南洋公学退学生们创办了《童子世界》,专门面向青少年,以宣传西学、提倡军国民主义教育、反对封建专制为宗旨,闻名沪上;学社与《苏报》的关系更是密切,爱国学社成立之时,正值《苏报》声誉鹊起,报社与学社约定,邀请学社成员每天向《苏报》提供一篇时评,这样一来《苏报》无形中成了爱国学社的喉舌,社员们通过这一平台,撰写发表了一系列抨击清廷、鼓吹革命的。
1903年6月,爱国学社脱离中国教育会独立,7月7日《苏报》案发,学社因受到牵连而被迫解散。原特班生殷崇亮愤而投水自尽。爱国学社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它是为满足南洋公学退学生的客观需要应运而生的,它以教育为名,实则从事反清宣传,黄炎培、邵力子(二人均为公学特班生)、蔡元培、吴稚晖等不少同盟会会员都出自其中。爱国学社是革命志士的摇篮,更是辛亥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浏览次数】:人
上一篇:
:
吴保丰并非“无能治校”
下一篇:
“人民无伪,学生无伪”
友情链接:
校史 · 档案 · 文博...
数字档案馆
校史博物馆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