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 档案 · 文博网
|
数字档案馆
|
校史博物馆
首页
部门概况
部门简介
机构人员
科研成果
荣誉奖项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影像交大
口述交大
思源往事
思源起航
思源北美
思源激流
校史文萃
交大党史
党在交大
大事年表
辉煌征程
史志典籍
年鉴校志
历年年鉴
交大校志
校史文萃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校史文萃
>
正文
交大记忆:史霄雯:为人民利益而奉献生命
发布日期:2018-03-20 撰稿: 摄影:
字号:[
大
中
小
]
5月20日,交大革命先驱穆汉祥、史霄雯牺牲65周年之际,交大地下党老同志20余人不顾年事已高,齐聚徐汇校区史、穆墓前,举行祭奠活动。在首期“交大记忆”中,我们回顾了穆汉祥25年的生命时光,本期将带来同样年轻而震撼的史霄雯的生命轨迹。
立志报效国家 惑于道路选择
史霄雯原名史仕伯,原籍江苏武进,1926年4月20日生于上海。史霄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聪颖好学。1939年起,先后入澄衷中学、沪江大学附中就读。史霄雯的少年时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度过的,幼小的心灵里早已播下爱国的种子。
1945年8月,日寇投降。恰在这时,史霄雯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交通大学化学系。他兴奋不已,以为从此天下太平,自己可以专心攻读理工,将来报效国家,实现“工业救国”的抱负了。
当时的史霄雯和原来沦陷区的不少青年一样,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认识不清,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然而严酷的现实很快将他的幻想打得粉碎。在昆明,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南菁中学教师于再等4人,打伤学生60余名,制造了“一二一”惨案。在上海,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一方面大搞“五子登科”,包庇汉奸;另一方面却根据1945年9月下旬国民党政府颁发的《收复区中等以上学校甄审办法》 将交大等6所高校列为“伪”学校一律关闭,将4000余名学生列为“伪学生”进行“甄审”。刚刚入学不久的史霄雯当即成为“伪学生”中的一员,面临失学。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学生开展反“甄审”斗争。1946年2月11日,蒋介石来上海,下榻东平路9号公馆。2月13日,地下党组织广大学生前往请愿,要求解决学籍问题。史霄雯参加了这次请愿游行。但大家在凛冽的寒风中苦等了一夜,得到的只有失望和义愤。
随着幻想的破灭,史霄雯陷入苦闷和彷徨之中。那个时期,他对班内进步力量与三青团分子的斗争持中立态度,对政治性较强的爱国学生运动持观望态度。他仍在原路上走着,一方面抓紧学业,更加刻苦地学习;另一方面依然关心他人,热心社会工作。
这时他的业余工作不少,在校外,除担任家庭教师外,还兼任了一所商业义务夜校的教务工作。在校内,1947年他接办了青树同学会主办的《雄风》科学杂志;这是一种专门介绍科普知识供中学学生阅读的刊物。他还参加了中国技术协会,这是一个共产党团结科技人员的群众组织。在协会里,他受到地下党员、技协负责人、原中学化学老师的热情帮助和教育。1948年,他又组织了交大化学学会,并亲任会长。学会组织学生制墨水、办参观,异常活跃,使化学学会“在交大各学会中表现卓然不凡”。
投身革命洪流 历经锻炼考验
1946年6月,蒋介石背信弃义地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党领导下的“国统区”学生民主爱国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革命战争。当时交大的学生运动成为上海学运的中坚,交大被誉为“民主堡垒”。在第二条战线的革命洪流中,史霄雯经受着锻炼和考验。
1947年4月,交大发生了“贾子干事件”。交大同学贾子干不幸被美商德士古洋行的汽车撞死,校方连去两次公函交涉均被美方无理退回。国民党上海市长吴国桢怕事态扩大,亲自出面约请美国驻上海领事及德士古洋行董事长等美方人士和交大学生代表到市政府谈判。学生自治会决定由全校18个系科各派1名代表参加谈判,同时发动和组织了五六百位同学到市政府助威。4月15日,史霄雯作为系科代表之一,参加了这次在市政府展开的激烈辩论。在学生代表据理力争和广大同学的有力声援下,美方最终让步。这次斗争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也使史霄雯进一步认识到学生为保障自身正当权益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道理。
1947年5月,交大发生了护校运动。与此同时,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1947年5月底,交大18位学生领袖和积极分子因受敌人的迫害而被迫流亡。8月,交大又有12位进步同学被勒令退学。史霄雯心情异常沉重。同班一位地下党员多次和他促膝谈心,希望他站出来工作。他激动地说:“目前有为的青年坚持爱国、和平、民主运动,都被迫停学,我要走你们走过的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1947年冬,寒流袭击上海,饥寒交迫的劳苦人民一批批命毙街头。交大和上海各校同学纷纷行动起来,发起救饥救寒运动。史霄雯和同学们一起,到学校附近的土山湾、法华镇等贫民区访贫问苦,到繁华的歌楼舞榭去劝募,到贫民区去发放募捐来的衣物。
1948年1月,港英当局出动大批警察,强行拆除九龙民房,制造了“九龙事件”。1月17日,上海2万余名学生在外滩英国领事馆前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史霄雯勇敢地投身于战斗的行列。当得悉进入领事馆递交抗议书的学生代表被扣时,群情激愤。史霄雯和一些同学不顾敌人刺刀的威胁,和反动军警展开面对面的斗争,迫使英帝国主义分子释放了学生代表。
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场面,一次次可歌可泣的斗争,发人深省,更激起了史霄雯对光明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他一面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一面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籍。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英文版马克思的《1848年~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他都拼命地读。他对同学说:“过去对这些书籍接触很少,现在既然认识了真理,一定要多看,推动自己前进。自己过去接触真理晚,进步也慢,现在应该好好补上。”
创办进步刊物 坚定革命信仰
1948年夏天,交大大部分学生自治会成员被国民党特刑庭通缉,交大地下党总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将这批已暴露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全部撤离学校,并重新调整和充实学生自治会。秋天,新生入学时,史霄雯代表学生自治会欢迎新生,并为他们送去《交大生活》等进步书刊。11月,史霄雯当选为新一届学生自治会干事。他负责创办的《生活壁报》,内容丰富,每期必洋洋数万言。学生自治会出版了机关刊物《交大生活》、《每日文摘》及《每日新闻》,刊登新华社电讯,分析国内外时局,介绍重要革命文献和解放区的政策等。史霄雯还参加了党领导的秘密宣传小组,负责刻印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文章,作为进步青年的学习材料,并冒着危险把它散发到广大同学中去。
1949年2月,为防止反动派的迫害,学生自治会改制,由理事会与系科代表大会常驻会两部分组成。史霄雯再次当选,成为系科代表大会常驻委员。早在这年寒假就传出了史霄雯被列入黑名单的消息,但他仍然坚守岗位,奋不顾身地忘我工作。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了求和声明,企图争取喘息时间,以便卷土重来。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交大地下党总支决定由学生自治会组织一次全校性的“真假和平辩论会”。在广泛辩论的基础上,正面发言人穆汉祥作了系统的发言,阐明了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才能有真和平的道理。史霄雯旗帜鲜明地支持穆汉祥的观点,并对辩论会作了简短的结论:和平不能等待!和平必须用战斗去争取!铿锵有力的总结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史霄雯丝毫未放松自身的修养和改造。在革命斗争中,他逐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他充满信心地说:“将来共产党能治理国家,一定有办法!”这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
1949年4月上旬,斗争形势越来越紧张,党总支决定在学生自治会一线工作的史霄雯等7位同学撤退隐蔽。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南京解放。但上海的反动派并不甘心失败,预谋在逃跑前对全市进行一次大清洗。4月26日凌晨1时许,一辆铁甲车冲进交大校园,后面跟着摩托车和大批军警。敌人的大搜捕开始了。史霄雯机警地藏进执信西斋一间堆满杂物的小暗室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待天亮敌人撤离后,由地下党组织护送出校,设法隐蔽起来。
不幸被捕就义 英雄精神不朽
“四二六”大逮捕后,伪警备司令部发出通告,限令各校紧急疏散。汤恩伯发布了“十杀令”、“连坐法”。特务头子毛森到处捕人、杀人。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史霄雯明白:这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上海解放在即,有多少迎接解放的工作要做啊!他再也坐不住了,急于找到组织。一天,他托弟弟带了一只装半打袜子的盒子到虎丘路去找学生自治会的一个干部,结果没找到。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去找。5月2日,他把随身携带的通讯录、工作手册、照片等全部留在家里独自外出,孰料在电车上被军统特务龚瑞发现后架走,投入福州路警察总局狱中。
入狱后,史霄雯意外地发现穆汉祥就关在隔壁牢房。战友狱中相逢,一时百感交集,无需过多的安慰和勉励,战友的心是相通的。在狱中,难友们睡的是水门汀,吃的是一日两餐的咸菜沙子饭。这种生活上的折磨史霄雯都能忍受,最使他不能容忍的是敌人的蛮横和肆虐。党组织获悉穆汉祥、史霄雯被捕的消息,曾多方设法营救,但毫无结果。5月19日,狱中已听到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反动派的丧钟敲响了。狱中敌人一片惊慌,难友们欣喜万分。为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难友们做了各种应变准备。在这生死关头,史霄雯镇定自若,视死如归。
5月20日,人民解放军已突破敌人的外围防线向市区攻击。敌人在仓皇逃跑前将史霄雯、穆汉祥等杀害于闸北宋公园(今闸北公园)。人民的好儿子、青年的好榜样史霄雯、穆汉祥临危不惧,光荣就义。
5月27日,上海人民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解放了!解放了!”同学们兴奋异常,奔走相告。但是,在欢庆解放的日子里,人们更未忘怀为迎接解放而身陷囹圄的革命志士。5月29日,细雨蒙蒙。交大学生自治会同学和史烈士的弟弟经过多方查询,终于在虹桥义?找到了史穆两烈士的遗体。
6月5日,上千人的队伍从上海殡仪馆迎回了两烈士的灵柩,下午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后,3000多人来到墓地,将烈士安葬于交大园中。
1950年5月20日是史穆两烈士就义一周年。交大师生员工为纪念两烈士,在烈士墓地营建墓园,树立墓碑。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亲笔为墓碑题词:“为人民利益而光荣就义是值得永远纪念的!”
(摘编自《青青犹在》一书中“霄汉绚丽饰雯华——记史霄雯烈士”,原文作者为上海交大党史校史研究室张西同、范静娴、漆姚敏)
原文链接:
http://news.sjtu.edu.cn/info/1023/242422.htm
【浏览次数】:人
上一篇:
:
吴保丰并非“无能治校”
下一篇:
“人民无伪,学生无伪”
友情链接:
校史 · 档案 · 文博...
数字档案馆
校史博物馆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