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 档案 · 文博网
|
数字档案馆
|
校史博物馆
首页
部门概况
部门简介
机构人员
科研成果
荣誉奖项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影像交大
口述交大
思源往事
思源起航
思源北美
思源激流
校史文萃
交大党史
党在交大
大事年表
辉煌征程
史志典籍
年鉴校志
历年年鉴
交大校志
校史文萃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校史文萃
>
正文
交大记忆:“交大地下党”的坎坷坚守
发布日期:2018-03-20 撰稿: 摄影:
字号:[
大
中
小
]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四年后中共交通大学支部建立,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一直处于秘密状态,故称“交大地下党”。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庆即将来临之际,“交大记忆”连续三期推出“交大地下党”的故事。首期谈到中共交大支部建立后第一次停止活动,本期将讲述中共交大支部在前赴后继的斗争中的三次重建。
大革命失败后交大地下党支部的短暂重建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实行清党,白崇禧军队进攻上海工人纠察队,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杀。5月14日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命令上海各校:“历行清党运动”,并开列各校“反动分子”名单,命令各校“逐一审查,驱逐出校”。交大被列上黑名单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重要分子12名、次要分子8名。这张名单同时刊登在《申报》上。校内国民党右派分子趁机夺取了学生会的领导权,中共交大支部1927年5月第一次停止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上海区委,成立江苏省委兼上海市委。江苏省委于8月将下属的部委改为6个区委,交大党组织属法南区委领导,交大支部恢复,先后由二位交大将毕业或已毕业的学生党员担任支书,这是第一次重建支部。交大支部又于1929年第二次停止活动。
“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交大地下党支部的第二次重建
1930年,中共左翼作家联盟的旗帜已经扬起,鲁迅和其他一些爱国人士发起成立“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共中央文委在上海组织成立“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社联”)开始反帝、反封建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交大电机学院学生许邦和和乔魁贤参加了自由运动大同盟,许邦和在日记上写“会使我成为一名真正马克思主义的斗士吧!”接着“社联”的王学文、彭康(解放后曾任交大校长)、杜国庠等时常来交大指导许乔组织的“读书社”工作。8月“左联”和“社联”办了一个“文艺暑期补习班”,洪琛任校长,冯雪峰、李一氓、阳翰笙都来讲课,鲁迅也来作过演讲。许、乔二人参加了这个班。1930年8月,“补习班”结束前,“老李”通知许、乔说二人已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二人党的关系转到法南区委。当时交大内已没有中共党员,许、乔二人加上区委“张干事”,交大地下党支部第二次重建。许邦和任支部书记。许、乔二人在校内通过“社会科学研究会”、“读书会”等团结同学,阅读进步书籍,分析时事,宣传马克思主义,陆续发展三位同学入党。当时机械工程院学生钱学森也曾参加过几次读书会活动,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九一八事变”与交大地下党支部第三次停止和重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沈阳,接着占领东北三省。史称“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但是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消息传来,全校激愤,成立“抗日委员会”,许邦和任执行主席之一。上海成立大学学生救国联合会(简称“大学联”),交大地下党员袁轶群担任大学联主要领导人之一。大学联组织全市反日示威游行和学生义勇军,要求“政府出兵抗日”……9月26日上海各大学组成52人晋京(南京)请愿团,交大派出2人参加。9月28日在校大学生790名的交大有500多名学生和上海各校学生一起赴南京请愿。29日蒋介石出面接见说:“要先安内再攘外,防止共党扰乱”。11月27日,上海8000名大中学生又分批去了南京,要求“出兵抗日”,要见蒋介石。坚持了一夜,蒋介石露面说:“三日之内出兵”。12月9日北大南下示威团学生许秀岑在上海被特务绑架,交大地下党支部获悉后立即发动500多学生前往枫林桥上海市政府抗议要求立即放人,上海各校学生闻讯纷纷赶来支援达5000余人。示威队伍包围市政府,坚持了一夜,市长张群被迫释放北大学生。三日过去了,没有出兵,交大党员袁轶群根据地下党指示于12月17日第三次率领2000上海学生赴南京请愿。这次会同北平、济南、南京学生共3万多人,前往国民党中央党部,在路上国民党士兵和打手袭击请愿队伍,30多名学生牺牲;100多名重伤;60多人被捕,其中交大学生14人。史称“珍珠桥惨案”。
打倒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斗争在交大此起彼伏,始终坚持。由于党中央指导思想上的“左倾”盲动,白区党力量几乎百分百损失。交大地下党也搞“飞行集会”,不问环境散发传单等。1934年底上级组织法南区委遭到严重破坏,交大支部第三次停止活动。在严酷的斗争岁月交大地下党员许多不能读到毕业,或被捕,或被迫转移,或被开除,或被调至其他单位工作,也有其他原因失去与党联系。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国民党政府不同意交大内迁,学校被迫在租界租房办学。1938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中共江苏省委决定:“……逐步建立党支部,使各大中学校都有比较坚强的领导核心”。1940年9月中共上海市学委决定在法租界坚持办学的交通大学重建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决定交大成立党支部,由钦湘舟担任支部书记。
这是交大第三次重建地下党支部。从此再也没有中断,再也没有停止活动,并使交大成为了后来的“民主堡垒”。(待续)
(出自《交大地下党》一文,该文市委曾作为参阅稿印发,后收在文汇出版社出版的《风雨同舟》一书中,并刊登于《上海交大报》(校友版),作者为上海交大原副校长范祖德)
原文链接:
http://news.sjtu.edu.cn/info/1023/258156.htm
【浏览次数】:人
上一篇:
:
吴保丰并非“无能治校”
下一篇:
“人民无伪,学生无伪”
友情链接:
校史 · 档案 · 文博...
数字档案馆
校史博物馆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