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编者按]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一百二十岁华诞。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的历史印迹。值此欣逢校庆之际,特推出“120周年,交大曾经走过”“交大印迹”专栏,彰往考来,发扬踔厉,崇树风徽。
中国近代最早一次的学界风潮要数南洋公学的“墨水瓶”事件。
“墨水瓶”事件的起因是国文教习郭镇瀛禁止学生阅读新书和《新民丛刊》等进步刊物,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而引起的。1902年11月5日,郭镇瀛到中院五班上课,走进教室,他发现师座上有一只倒空洗净的墨水瓶,便认定此乃生徒羞辱其“肚中无墨”,是大不敬。他恼怒万分,严词诘问,要求追究肇事者。五班学生都回答不知何人所为。郭镇瀛就严令靠近讲台的几位学生必须在三天内查明答复,“迟则加罪”。三天以后,仍没有查清墨水瓶何人所放。11日,在郭镇瀛恐吓之下,年纪较小的学生杨之福称墨水瓶系平时“屡与为难”的伍正钧所置。13日,校方应郭镇瀛要求,将无辜学生伍正钧及坐在其两旁的陈承修、贝均三人一并开除。随即五班学生一片哗然,14日全班学生到公学总理(校长)汪凤藻处申辩力争,但无效果。汪凤藻是江苏元和人,同文馆英文班毕业生,1902年春被盛宣怀任命为南洋公学总理。
“墨水瓶”事件后部分离校学生
当晚,全班决定次日全部退学,并去各班演说。五班学生的行动得到全校学生的同情。次日晨,由每班派出一名代表向总理汪凤藻请求收回成命,辞退郭氏,开除杨姓学生。汪凤藻没有答应,反而以学生“私自聚众演说,大干例禁”为由,宣布开除五班全体学生。学生们据理力争,但汪凤藻不为所动,还大发雷霆,决意要“以此示儆”。学生们遂回校收拾行李准备集体离校。南洋公学特班主任蔡元培劝请学生们少安毋躁,在他一再劝说下,学生们约定:“明晨十点钟前,总办去则某等留,否则某等行已决”,意志十分坚决。蔡元培当晚去见公学督办盛宣怀,盛却以“别有要事”为借口避而不见。11月16日晨,全体学生在操场整装列队,等候交涉结果,至10点钟未见回音,就三呼“祖国万岁”,按从低班到高班顺序,排队出发,离校而去。步行到静安寺张园,由特班生贝寿同向公众宣布退学缘由,指斥教习、总理以奴隶对待学生,抑止学生言论自由等。演说完毕集体合影而散。素有民主思想的蔡元培先生也愤而辞职,跟随学生一起离校。
事件发生后,郭镇瀛自知难卸其职,便惶惶返回老家。汪凤藻也自知无法向盛宣怀交差,只能一走了之。当天午后,盛宣怀派刘树屏和张美翊拿着自己手谕想来挽留学生时,为时已晚,学校已是人去室空。此时盛宣怀惊呆了,经营多年的南洋公学一夜之间竟如此萧条,于是派人四处活动劝说学生返校读书。在校方劝说和家长威逼之下,少数学生回到学校,但退学者仍有145名。
大部分退学学生离校后并没有星散,他们想自办“共和学校”,可苦于没有经费,便请求中国教育会予以帮助。中国教育会成立于1902年4月,由蔡元培、蒋智由、叶翰蓝等人发起,蔡元培任会长。为了帮助南洋公学退学学生渡过难关,中国教育会决定收留学生。11月19日,教育会与退学学生集议张园,决定创办爱国学社。然而,成立仅半年的教育会自身也没有经费,会长蔡元培赶赴南京向人借款。刚到上海码头时,家人奔至泣告,说其长子病死。蔡元培挥泪嘱托他人代办丧事,然后义无反顾,登轮而去。11月下旬,爱国学社在南京路福源里正式开学。蔡元培被推为总理,吴稚晖为舍监,章炳麟、黄炎培、蒋维乔等为义务教师。
爱国学社的成立不仅使退学学生有了一个求知的场所,也是蔡元培等人实施民主教育的试验田,更是开辟了一块传播自由思想的新天地。爱国学社以灌输民主主义思想为己任,学社最富特色之处就是学生自治制度。学生在校内享有很大的权利和自由。学生设有评议会,监督学校行政和学生操行,住宿生也实行自治,高年级学生还充当低年级的教师。爱国学社在教育上的创举和活跃的政治空气,吸引了许多青年前来就学。校内师生们经常聚议时政,高谈革命,民主自由气氛颇为浓厚。学社还出版《童子世界》(又名《学生世界》杂志),鼓吹革命。爱国学社“隐然成为东南各省学界之革命大本营”。1903年5月爱国学社部分师生还参与了《苏报》的编辑事务,使之成为学生发表言论的园地。不久,《苏报》因刊载邹容的《革命军》而遭到清廷的查封,章炳麟被羁押,邹容死于狱中。爱国学社亦因“苏报案”受到牵连,于同年7月被迫解散。
由一只小小墨水瓶引发的这场风潮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进步舆论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很高评价。《苏报》从11月20日起,特辟《学界风潮》专栏,率先声援南洋公学学生的正义斗争。《新民丛刊》发表署名“爱国青年”的文章《教育界之风潮》,则更将此事件喻为“一声霹雳”,称“公学革命,其中国革命之先声乎?其黄种革命之影响乎?”在“墨水瓶”事件的影响下,1902年至1903年,浙江浔溪公学、江南陆师学堂、浙江大学堂、上海广方言馆、杭州蕙兰书院等相继发生学生退学、罢课、集会等反封建专制的斗争,一时酿成声势不小的“学界风潮”。
作者:郑茂摘编自《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盛懿、孙萍、欧七斤编著)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