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编者按]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一百二十岁华诞。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的历史印迹。值此欣逢校庆之际,特推出“120周年,交大曾经走过”“交大印迹”专栏,彰往考来,发扬踔厉,崇树风徽。
百年前的清末民初,具体说来是1905年夏至1921年夏前后17年间,交大共计毕业专科生331名、中学生1081名、高等小学生579名,合计1991名。
这一时期学校先后归属商部、邮传部、交通部管辖,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上都面向所属部门的需求,学生毕业后也由直辖部门指派工作。清末高等实业学堂时期,专科毕业生,由监督填造毕业生履历表和入学以来各学期考试成绩册,以及学生所采用教科书的书目等信息,备文陈明邮传部,按照所习学科分门考试。由邮传部会同学部进行一次毕业统考,合格者咨请学部照章奖给出身,就是给予进士举人头衔,分等录用。不及格者留堂补习一年,续行咨送考试,分别按等办理,若仍不及格,给以修业凭照,令其出学。
1913年土木专科第四届毕业师生合影
民国初年出国实习生
那时候,只要邮传部、学部举行的毕业统考过关,也就无失业之虞。学校培养人才供主管部门尽先调用也获得学部的认可。1910年学部在审查本校铁路专科毕业复试后向清政府上奏请援照章予以录用的报告后明确表态:“此项学堂为邮传部所特设,该班学生既系肄习铁路专科,毕业后自应先尽邮传部调用,俾得急需。”从1909年到1911年高等实业学堂期间,4届专科生共计毕业41人。因邮传部主管路、电、邮、轮交通四政各处需材甚多,而国内各学堂交通技术专才方面的毕业生甚少,留学工程回国者也微乎其微,因此清末时期的毕业生都由学校呈报邮传部安排就业,或派遣出国留学、实习继续深造,以备将来任使。
辛亥革命之后,交通部不再对毕业生进行统考,同时废除清末只要考试合格就分等录用的办法。1912年以后的毕业生是通过以下各种途径解决就业问题的:
1) 择优送国外留学;
2) 由交通部介绍至各铁路局以实习生名义试用,经一段时间以后,由路局选充为职工或任工程师。也有路局对介绍去的学生进行一次考试,合格者定为正式职工,不合格者留用实习;
3) 一小部分推荐给政府有关部门安排;
4) 还有一小部分通过校方、校友或实业界人士介绍相应工作。
民国初年,我国每年工科毕业的大学生寥寥可数。但是由于军阀政权,政局动荡,民生凋敝,即使数量有限的工科大学毕业生也无用武之地。本校隶属交通部领导,专科毕业生就业尚不成问题,但学非所用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唐文治校长曾数次致函交通部、各铁路局、电务部门,推荐录用本校土木、电机专科毕业生,但最终不能全部录用。学校只得向国内各大厂矿推荐就业,部分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在1916年交通部召开的交通会议上,学校曾对就业问题提出了意见:“大部培植本校学子为费甚巨,而学成之后未能悉于裁成,致不免纷散四方,自行谋事。甚至楚材晋用,或用违其长,尤为可惜。……”为此学校于1918年5月设立学生就业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与指导。与其他学校相比较,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还是比较好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声誉大,历史久;校友多,门路广;功课质量高,特别是数理好;学风比较刻苦俭朴。再加上隶属于交通部,交通实业方面需材首先考虑直辖各校毕业生。特别是1918年世界第一次大战结束前后,国内社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交通事业与民族企业发展尤为迅速,这更为本校学生就业带来机遇,根本改变了民国初年就业形势不佳的局面,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1919年,面对很多中外工商企业要求聘用本校学生的函件,学校已无毕业生可派,不得不向历届毕业生发布“紧要通告”,通告曰:
本校工程科毕业同学,年来经本国国立工程局所、华商西商设立实业公司及西洋各大工厂来聘,日益加多,任事均甚称职。今年毕业同学不敷分派,而继订者函件叠至本校,各处函询多任要职,不能抽调。故特通告,望本校专科毕业同学未任要职者,随时专函来校报告,得以遇缺派送。
1916年中学毕业生及教职员合影
到1920年前后,因各厂矿公司等实业界对学校毕业生需求量的增多,且待遇丰厚,吸引了不少学生前往就职。如1920届电机科毕业生支秉渊、于润生等4人经谢尔顿介绍,到上海著名美商机构慎昌洋行工作,开始月薪洋65元,若考绩合格一年后可加到洋115元,待遇相当优厚。但一般学生出于民族感情,宁可放弃高薪愿意服务于民族企业或其他国内部门。于润生工作一年后即离开慎昌洋行。?鸿勋1915年毕业后,美籍教师推荐其到薪水优厚的上海美孚石油工作,?鸿勋却婉言谢绝了。他后来说:“钱多少我倒不在乎,不过我一想到自己是国立大学的公费生,刚毕业就到外国机关做事,有点不愿意。”
1930年代交大学生毕业生调查表
如此,本校学生就业范围逐渐扩大,已不仅限于交通部派任、留学等途径,就业领域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1920届土木科毕业生周浩泉曾忆及该届16名毕业生就业情况:
在我们一届毕业生中,除四人自费留美外,其余十二人,有五人进洋商机构工作,有三人(包括我在内)当上了中学教师,有一人到营造厂做监工,另有三人由政府录用派到工务局当管理员。
出国留学、进中外厂商、当中学教师、交通部录用成为该届毕业生的四大就业方向。就业领域的扩大,说明本校毕业生成绩和能力已经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也为学校人才培养方向上逐渐突破交通领域提供了现实的机遇,有利于学校发挥更大的社会服务功能。
来源:王宗光主编、欧七斤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史》第二卷“创建近代工科大学”。
单位:党史校史研究室(档案馆合署)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