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编者按]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一百二十岁华诞。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的历史印迹。值此欣逢校庆之际,特推出“120周年,交大曾经走过”“交大印迹”专栏,彰往考来,发扬踔厉,崇树风徽。
南洋公学同学会,即早期交大校友会组织,创议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春,当年夏在上海正式成立,是为我国高校最早的校友会组织之一。发起人有雷奋、杨廷栋、傅运森、吴馨、穆湘瑶、黄炎培、沈庆鸿、张世揆、孟森、吴步云等,他们大都是南洋公学师范院或特班学生,在校友及社会各界中享有声望。作为发起人之一的师范生孟森撰写的《南洋公学同学会第一次报告册》,刊于南洋公学同学会会刊创刊号《南洋》第一期(1915年),报告册详细记载了南洋公学同学会定名、创设缘起与宗旨,录其主要内容如下:
南洋公学创始于丁酉(1897)春,厥后校名数易,始成今之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然时人仍相称为南洋公学者,从其溯也……。十余年来先后学者,殆不下千数百人,其虽离校而去者,或委身于政事、教育、实业,或研究专门学术,或从事于新闻译著之业。内自京师、各行省外,暨东西各邦,虽际遇不同,学业各异,要皆不欲汶汶于当世,而求有裨于国家社会,则又吾党之士,人人之所同也、求学之心既同,学成之欲有裨于世也,亦莫不同。夫人同生于一乡一里之中,及散处各地,尚藉同乡之名以互联其情谊。矧吾辈以同志之士,为同学之人所负者,又同求有裨世,又散处于世界,则情谊之宜相联络,学术之宜相研究,实业之宜相发达。夫岂仅藉乡里之名以求诉合者所可比拟其万一哉。则同学会之不可不立也,必矣。往者,留学日本诸君曾有南洋公学恳请会之设,既而留学英美诸君亦设同学会,章程完善,会事亦极发达,而国内转无之,是大不可也。庚戌(1910年)春,同人爰相聚谋决意设立,遍告同学,咸承嘉许,乃拟草章,举职员,于是年之夏而会以成立。……
1910年南洋公学同学会章程
同学会沿用创校初期校名南洋公学,而定名“南洋公学同学会”,英文名称“The Nanyang Alumni Association Shanghai"。同学会在上海设总会,同时在北京设分会,称“南洋公学旅京同学会”,两地会员共有338人。上海总会设有会所,会所设于公共租界内,多有变迁,初设在西门林荫路正兴里,旋迁望平街朝宗坊,继迁五马路(今广东路)1号,1915年又迁交通路通裕里。1916年1月再迁往西门外江苏省教育会。因临时租用的会所迁移不定,同学会发动会员筹款购地建筑永久会所一座,后款巨难酬,会所最终没有建成。为节省同学会租赁会址的费用,1918年经唐文治校长同意,由学校拨给房子,将会址设于校内。
1912年南洋公学同学会合影(前排左四至左七分别为沈叔逵、李维格、张元济、福开森)
南洋公学同学会以“联络情谊、交换智识”为宗旨。会员分会员、名誉会员两种:凡自本校开办以来,已离校或正在母校供职的学生均为会员;凡历任校长、教职员等能赞助同学会者,由董事会推选为名誉会员。会员每年应缴会费2元,作为同学会开展各项活动的经费。总会设干事、评议、通讯等职,1912年改称干事为理事,定7人组成理事会,由理事中推选会计、书记等职。1915年董事会增加理事至11人,董事一年一任,由会员大会投票选举。董事会下设会长1人、书记员2人、会计1人、查账员1人,由董事会内选举产生。孟森、傅运森、沈庆鸿等人先后担任会长。1921年时,同学会董事会成员是张元济、沈庆鸿、王永礼、穆湘瑶、张廷金、张美翊、黄炎培、张世鎏、胡敦复、平海澜、柴福沅,其中张元济任会长、沈庆鸿任会场书记、王永礼任通讯书记兼编辑、穆湘瑶任会计、张廷金任查账员。同学会下设交际部、庶务部、杂志部、教育部,各部设部长一名,部员若干名。
1917年留美南洋同学会驻费城会员
虽然以后会章屡经修改,基本会务不外乎以上诸端。随着会务的开展、各地校友人数增多,同学会除上海、北京两地外,先在苏州、美国、法国设分会(或称支会)。几年之后,武汉、天津、南京、杭州等地也陆续设立分会。1919年,在清华学校任职、就读的本校校友成立“南洋公学同学会清华支部”,这是第一个以一所学校为单位的交大校友会组织,此前校友会组织则以地域如城市、省份、国家组织而成。各地分会组织中,以美国分会会务最为发达,该分会1915年曾编印《南洋季刊》。
同学会成立之初,唯一的经费来源是会员所缴纳的会费。由于经费困难,主要会务是组织会员进行不定期的聚会,曾编印过同学录,其他会务工作则开展不多。1914年秋,前监院福开森等人斡旋,学校创始人盛宣怀同意每月捐助同学会银50两,为会务开展提供了费用保障。1914年10月,同学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张建斋、吴步云、傅运森等11人当选董事,董事会又推选傅运森任会长,指定交际、教育、杂志、庶务各部部长、部员人选。此后定期召开董事会,讨论工作,修订同学会章程,决定由杂志部创办杂志一份、教育部筹建小学一所,并拟募捐建造同学会会所一座。
1915年春,杂志部出版了会刊《南洋》,以沟通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主要编辑者有甘永龙、陈容、张世鎏等。会刊刊载内容有“本会之进行,同学之状况,母校之近事,与夫学术道义之切磋,思想言论之发挥。”相应设有言论、本会纪事、同学与母校新闻、文苑、通信、附件等栏目,对联络校友情谊、沟通与母校讯息、交流沟通思想起到很好的作用。《南洋》的创办,标志着“吾会自创立以来,至此遂为全盛时代”。1916年盛宣怀病逝后,资助中止,“会费益窘,措施多阻,支持不易,光明璀璨之杂志,不期年而告厥终焉!”会刊《南洋》只出了两期就停止了,其他的会务工作也一度消沉。1918年更名为《友声》的会刊又复刊,以王永礼为主要编辑,每季出版一期,免费分赠予各地校友,《友声》续办至1920年代中期。其他的会务工作也渐有起色。至1920年代初,南洋公学同学会发展成为“精神最好、势力最大、成绩最著”的一个学生社团。
南洋公学同学会离校学生组建的社团组织,属于学缘性校外团体。总体而言,同学会自1910年成立以来,组织有序,会务发达,会员众多,遍布中外各地各地领域,对延续与发展离校校友之间情谊,促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讯息联络,推动校友对母校发展了解与支持,起到很重要的桥梁作用。
南洋公学同学会也是我国近代学校中最早的校友会之一,1910年成立时,“国内各学校离校学生,组织同学会者,不数数觏,虽谓吾同学会为先河之导,非夸也。”南洋公学同学会的创建与发展,对国内各学校校友会组织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
来源:王宗光主编、欧七斤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史》第二卷“创建近代工科大学”。
单位:党史校史研究室(档案馆合署)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