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编者按]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一百二十岁华诞。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的历史印迹。值此欣逢校庆之际,特推出“120周年,交大曾经走过”“交大印迹”专栏,彰往考来,发扬踔厉,崇树风徽。
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抗战爆发前的10年,由于政局的相对稳定、主校人员的勤勉、办学经费的充裕等因素,交大发展渐入佳境,步入建国前交通大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交大在院系规模、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设备条件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确立了继续发展工科、加速建设理科、积极扩充管理科的院系建设思路,形成了以工科为重点、理科为基础、兼重管理的学科体系。
20世纪30年代的校徽(中间小圆内部篆体文:“精勤敦笃、果毅忠恕”为当时校训)
经过长期实践改进、已渐趋完备的工科,在抗战前得到继续充实和发展。1928年学校将机械科、电机科分别扩充为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次年恢复了中断8年的土木专业,建成土木工程学院。为了适应交通建设与技术的发展,在三大工程学院内部又添设了交通工业所需的各种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院内分铁道、工业工程门;1934年在全国经济委员会的协助下设立汽车工程门;1935年又在全国资源委员会的资助下增设航空工程门,成为我国最早进行航空工程教育的大学之一。电机工程学院内分电信和电力两门。土木工程学院因交通部门对建筑人才的急需,1930年秋即设立四个年级,分铁道、构造、市政三个工程门,1933年秋又增设了道路工程门。经过数年的添设和扩充,学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交通工业建设为主的工程学科体系。
1932年9月,总办厅破土典礼?念
学校建设的重点是工科,而要完成工程建设和经营管理所建工程,还必须有科学管理。管理学科在这一时期得到重视和积极扩充。1927年,将原先单科独门的铁道管理科扩建为交通管理科,随后更名为交通管理学院,内分路政、电政、邮政、航政4门。归属铁道部后,以邮电、航政两门未能举办,为名实相符及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又将交通管理学院改为铁道管理学院。1931年在院长钟伟成的倡仪和积极筹划下,扩充为管理学院,除了原有的铁道管理科外,添设实业管理、公务管理、财务管理三科,专业范围也由铁道、交通管理,扩大到工业、财务和公务各个领域。至此,管理学院的规模基本定型,虽经学校改隶教育部和抗战时期形势动荡的影响,仍然能够有所发展,一直坚持到解放后的院系调整。
要发展工程学术,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学校开办初期即开设数学、物理、化学基础理论课程,作为工科、管理学科的“童子功”,历来备受重视。1928年,校长蔡元培实行改科设系,数学、物理、化学基础课程单独设系。随后校长孙科和副校长黎照寰鉴于理科与工科系“体用”关系,且两者互相提携,只有加强基础理论才能提高工程教育的效率;又鉴于教育部规定具备三个学院以上者(其中一个学院须是理学院,交大机械、电机、土木三个工程学院,教育部只承认为一个工程学院)方能称为大学,于1930年将数、理、化三系扩充为科学学院。科学学院侧重科学应用,促进工科发展,而不搞纯粹理论的研究,这点有别于一般大学中的理学院。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校歌
除了涉及理、工、管的五大学院外,交大还设有“一所两系”。“一所”指的是研究所。在1926年南洋大学时期,学校就成立了国内最早的大学科学研究所——南洋大学工业研究所,侧重于铁路材料与工程方面的研究。但因政局的动荡,学校隶属关系的更迭及经费短缺等原因,到铁道部接收交通大学时,所务几乎陷于停顿。1930年春,学校将工业研究所扩建为交通大学研究所,下设工业、经济两大研究部,各部又分六个组,校长黎照寰亲任所长。研究所还先后在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设立了分所。改组扩充后的交通大学研究所组织制度更加完备,经费来源稳定,研究实力增强。“两系”是指中国文学系和外国文学系,均成立于1928年。当时掌校的蔡元培极力主张改科设系,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两门课程得以单独设系。
其实,自南洋公学时期起,历任掌校人大多怀着“中体西用”思想,十分重视中文、外文的教学,期望培养出既具有近代科学知识,又怀有深厚国学基础的人才。专业课早就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教学,全校还每年举行一次国文大会。设立学系后,两系仍不自行招生,专为理、工、管各学院讲授中英文课程。
总之,在上世纪30年代,交大建起了一个以工为主、管理为辅、理为基础的成熟的学科格局,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科学管理工程”,工程是主体,科学是工程的基础,管理是促进发展工程的条件。隶属于铁道部的交通大学在学科建设上自然侧重铁道交通领域,但是在办学实践中已突破部门专业的限制,学科涉及工业、商业等领域。脱离了20年代的动荡漩涡,交大的学科发展趋于完备,成为致力振兴交通及其他工业的工科为主的大学。
作者:贾彦兴辑自《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盛懿 孙萍 欧七斤编著)
单位: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