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编者按]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一百二十岁华诞。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的历史印迹。值此欣逢校庆之际,特推出“120周年,交大曾经走过”“交大印迹”专栏,彰往考来,发扬踔厉,崇树风徽。
经过二三十年代特别是“黄金时期”的发展,到抗战前,交大的办学方向和学科格局已经定型,形成一个以工程为重点,理科为基础,兼重管理的学科框架体系。迁入租界后,交大依照教育部要求将科学学院改称理学院,土木、机械、电机三个工程学院改称学系,合组为工学院,管理学院仍保持原名称。在之后艰难维持的岁月里,租界里的交通大学理、工、管三个学院一直与学校共存至抗战胜利,基本保持了战前教学面貌和内涵,只是机械系内航空组因师资不足于1942年被迫停办。
设在大后方的交通大学,从小龙坎分校到九龙坡总校,迅速建成一个涵括土木、机械、电机、航空、造船、管理等在内的陆海空皆备、兼具管理的学科体系。1940年交大小龙坎分校组织建立时,先设电机、机械两学系,后增设航空、土木、管理三系,共有5个学系。改属教育部后,学校虽然在办学经费、实习安排、学生就业等方面,不如隶属于铁道部时期具有优势,然而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更大的拓展空间,航空工程系的创办就表明了交大的专业设置已突破侧重于铁道交通的局限。
吴保丰接任分校主任不久,就找到代物理课的航空工程博士曹鹤荪谈话。他说交通大学过去只重视陆上交通技术人才的培养,现在是否也应该考虑培养海空方面的技术人才,这样陆海空人才全面培养才能说得上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学。吴问曹鹤荪要是办理航空系有无困难。“困难当然有,但教师是最主要的,有了教师,其他事情就好办了。请教师的事情我可以负责”,曹鹤荪非常高兴地回答。曹将此事告诉了与他一道留学意大利学航空的季文美和许玉赞。季、许也是交大毕业生,都愿意回母校任教,两人先后退出航空部门来到交大。不久学校又聘任马明德(1938届交通大学机械系航空门毕业生,1939年获密西根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杨彭基等人来校。在师资得到保证的同时,吴保丰也征得了教育部同意创办航空系,但教育部不提供筹办经费和设备费,要求学校自筹。吴保丰只得求助于主管全国空军的航空委员会。该会曾于1935年资助交大在机械工程学院内办过一个航空门,至1942年停办时毕业学生72人,大都服务于航空技术部门。此时正逢航空门停办,国内大学设有该专业的寥寥无几,战时的空军部门又急需大量技术人才。因此,航空委员会很快就同意交大的请求,资助开办费每年每班2万元,调拨了战斗机3架、发动机8座等一批实验实习器材,并允许学生到所属飞机厂实习。1942年10月,航空工程系在九龙坡新校址上正式成立,曹鹤荪任代理系主任。当年即开设一、二年级两个班,一年级招收新生30名,二年级由在校机械、电机两系8名学生自愿转入。到1945年,全系达到了4个年级共有学生116名。复员东迁上海后,航空工程系有所扩充,添置设备、改进课程,依托学校自身强大的工科优势,遂使交大成为国内航空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航空工程系的创办,不仅拓展了工科专业范围,还为学校与社会机关、企业单位合作办学提供了典范。1943年,学校再与交通部电信总局、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中央无线电器材厂等单位合作,创办电信研究所,培养硕士研究生层次的电信技术与研究人才,由张钟俊教授主持,一切经费和设备由上述各方资助。电信所1944年开始招生,到1949年共招考录取硕士研究生36名,其中获得硕士学位19名,成为建国前培养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最多的机构。
1943年7月交通大学机械、土木二系在抗战大后方重庆培养的首批毕业生合影(前排左五为校长吴保丰,左六为教务长李熙谋)2014年11月27日扫描于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
有了“陆、空”两方面工科及管理专业的交大,1943年又得到了“海”科专业,成全了“陆海空”皆备的真正交通大学的愿望。这年6月,教育部一纸训令来校,将设在重庆溉澜溪的商船专科学校划归交通大学接办,造船、航海、轮机等专业由交大整理后继续开办。重庆商船专科学校素与交大有着深厚的渊源,其前身系1909年创办于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大前身)的船政科,后发展为商船学校。抗战期间该校迁往重庆造船业中心的溉澜溪复课,改名为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后归并交通大学重新改组设系。交大接收商船专科学校后,经过一番整理和重组,将原来基础较好的造船科改为造船工程系,改学制为4年,聘任民生造船厂总工程师、原造船科主任叶在馥为首任系主任,这是国内大学的第一个造船工程系。另外还组成轮机和航海3年制专修科。原商船专科学校未毕业的近200余名学生,对并入交大升格为本科均感到满意,经过交大的严格学分甄别后,分别被编入相应系科就读。原溉澜溪校址为交大分校,作为各系一年级上课之用,二年级以上均在九龙坡本部上课。收并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后,交大校园面积扩大,师生人数激增,一次性增加一个本科学系和两个专科专业。
1943年暑假,学校增设了工业管理系和财务管理系,将原设管理系改为运输管理系,三系合成一个管理学院。至此,学校规模迅速扩充,人数急剧上升。到抗战胜利为止,重庆交通大学已经发展到9个学系,2个专修科,1个研究所,囊括“陆海空”在内,门类较为齐全的工科专业,教育层次上以本科为主,兼有专科和研究生教育,学生达到1700多人,教职员有280余人。尽管在学科上没有恢复注重基础科学教学的理学院,在质量上也较抗战前稍逊一筹,但是在规模上较前有很大的发展,为复员后的交通大学构建起了发展框架,成为大后方高等工程教育的一块奇葩。
交大重庆九龙坡办学旧址纪念碑,位于四川美术学院校内,2015年12月落成
复员上海后,沪渝两地会合建校。上海的工学院与重庆的工学院实行同类合并,将各自的电机、机械、土木三系合在一起,把原属于重庆学校管理学科的工业管理系和上海的实业管理系合并,组成工业管理工程系,划归到工学院之中,上述4个学系加上造船、航空2个学系,一共有6个系,还有轮机、电信、航海3个专修科;重庆学校未能设立理学院,上海学校的理学院顺理成章成为新的理学院,仍设数、理、化三系;两地均有的管理学院也加以合组,设立运输管理系、财务管理系。经过两地的院系整合,迅速恢复了抗战前的理工管三院制。接着,学校对各院系进行了扩充,将原化学系中的化工组独立建成化学工程系,土木系中水利组独立为水利工程系,重建了纺织工程系,轮机专修科在经过护校运动后得以保存,并被扩建为轮机工程系,上述4系都归属于工学院,使得工学院建成10个学系。在着力充实工学院的同时,管理学院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办学,在交通部电信总局的协助下,设立电信管理系和电信管理专修科。原属工学院的航海专修科改为航业管理系;之后还设立轮机管理系,这样管理学院下设财务、运输、电信、航业、轮机五个管理系,规模较前有所扩展。到解放前夕,交通大学一共设有18个学系、2个专修科和1个研究所,在专业规模上确实比抗战前有很大的进展,学科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展。
作者:许雯倩辑自《三个世纪的跨越》(盛懿、孙萍、欧七斤编著)
单位: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