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随着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已有14位院士获此 殊荣。让交大引以为傲的是,继第一届得主吴文俊之后,最新一届得主徐光宪又是交大校友。在人民大会堂接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证书的第二 天,徐光宪出席了交通大学新年联谊会,他谦虚地表示:“我有今天的成绩应该感谢母校的培养,培养我在求学上严谨的态度和勤奋的作风,这些一直支撑着我在科 学生涯中获得今天的成绩。”
1920年,徐光宪出生于浙江绍兴。母亲教导孩子们“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这对幼小的徐光宪影响至深,造就了他勤奋努力的品行,读小 学时甚至必定要第一个到校,站在校门口等着学校开门。因为家境清寒,徐光宪高中一年级转到浙江大学附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就读,以后因抗战爆发随校转入宁波高等工业学校,193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徐光宪应聘到昆明参加叙昆铁路的修建工作,行至上海,领队卷款潜逃,徐光宪被迫滞留上海投靠亲友。他以当家庭教师为生,同时准备报考交通大学。那时交通大学因战事影响已迁至法租界,在震旦大学、中化学艺社等处租屋上课。虽然处身困境,交通大学仍恪 守传统,严把招生关,入学门槛很高。徐光宪于是发奋自学,勤做习题,为了备考,竟然做光了Hall and Knight的大代数和Smith 、Gale的解析几何学里的全部习题。
1940年,徐光宪顺利考入交通大学化学系。交通大学秉承传统,重视基础课的教学。原化学系主任徐名材一直强调“化学工程之学术,实具有三层基 础,数理化三者缺一不可”。当时,化学、物理、数学、国文、英语等虽然不是专业课程,但都是必修的基础课。1980年代中期,交大校史室问卷采访徐光宪夫 妇(徐光宪夫人高小霞是其大学同班同学,亦为中科院院士),徐光宪忆及母校求学往事,写道:当年求学时,由数学系主任胡敦复教授讲微积分,理学院院长裘维裕教授教物理(学二年),张我裁教授教普通化学,都是最强的教授教基础课,所以,基础课学得很扎实,至今感觉得益匪浅。
徐光宪所读化学系属于理学院,作为一专业,不细分无机、分析等方向,但各方向知识都有所涉略,课程非常繁重。化学系当时就开有化工课程,这是原 化学主任徐名材求实业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徐名材的主持下,化学系的课程不搞纯科学研究,所开设的课程和教授法,多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科,对于化学工程问题特别重视。工程化学和与化工有关的工程应用课,约占全部课程的二分之一。徐光宪夫妇前后班的同学很多从事化工方面的工作,是国内各部门的重 要骨干,在国家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精神,化学系还开设化学史、化学文献和研究技术等课程,让学生们了解知识的连贯性。
徐光宪在交大读书四年、担任助教一年,这段时间正是国家动荡不安的年代,但是即使处身困境,交大依然坚持着“重基础”的传统,徐光宪的勤奋与交 大的重基础非常契合,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他一直保持着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后一年,他回到交大当顾冀东教授的助教,课余做完了Noyes and Sherriel的Chemical Principles的全部498道习题。期间,他通过全国赴美留学生考试,1948年初赴美留学。
1951年,徐光宪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随即返回祖国,在北京大学任教。为了祖国和学校的需要,他三次改变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 这其中许多领域正如徐光宪谈及放射化学时所说的,“其实放射化学等不是我的所学,也是边学边教,靠的是有那么一点基础,这样,也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放射化学专业人才和研究生。”坚实的基础,使他在变化的专业与工作中一次又一次迅速起步,次次从头开始,次次有所建树。
徐光宪曾说,愿寄语年轻的同学们,从回顾往昔走过的路程,常感到学无止境,但深信打好数理基础,才能更有效地为祖国繁荣、科技兴国作出贡献。徐 光宪80岁时,在写给女儿的共勉信中仍强调:“知识创新都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故而勤奋学习,全面掌握文献,积累深厚基础,加上追根到底,万事必问为什么的好奇心,就是创新的源泉。”这是徐光宪,一位卓有成果的老校友的60年学习的体会,也是百年交大“重基础”的老传统的再放异彩,以此与交大人共勉。
党史校史研究室
漆姚敏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