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2024年1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物理系(今机动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1963届27081班校友陈惠兴学长,在上海寓所接受母校师生采访,并捐赠在校学习笔记、毕业设计、书信、制图用尺等校史文献实物。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欧七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学生王琛皓、罗雯方、王文君、梁小洁、韩喆6位师生参加采访和捐赠活动。
陈惠兴,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40年生于上海市东郊区(今浦东新区),1958年考入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后由于国家需要转入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多次担任学习委员。1964年初毕业后分配至核工业部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从事零功率反应堆实验工作,先后参与09、08、01等相关项目和脉冲加速器的试验与设计工作,又在四川、上海等地从事核工业相关工作,为我国“两弹一艇”等核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陈学长先后获得了核工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满功率50周年纪念章和纪念证书、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纪念章、核工业第一研究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退休以来,陈学长仍然坚持学习,热心服务社会,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编修史志图册等。
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陈惠兴学长深情回忆了他在交大的求学经历,并逐一讲述他珍藏多年的学习笔记、毕业设计和毕业证书等充满回忆的老物件,之后学长详细讲述了他从事核工业研究和设计生涯中的难忘时刻,最后分享了他退休后做的诸多公益活动。让采访组一行印象最深刻的是陈学长一直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与关心”,实际他一生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国家核事业做出了许多工作,如此谦虚的态度让人赞叹不已。
采访结束后,陈学长向母校捐赠自己珍藏多年的与交大有关的老物件,及其与乡贤合编《陈家堰宅史小记》等图册,并为母校题词留念。
附:采访学生感言
我昨天听了陈惠兴学长的分享,有几点感触很深。第一是我们刚进他家就看到桌子上摞起了很多看上去很旧但保存很完整的笔记本,这些都是学长上学和工作时期的积累留存下来的,有整齐的课堂笔记还有每天做了哪些事情的记录,我想今天的我们也很少能做到如此条理和严谨细致。第二是学长对于交大深深的感情,学长给我们分享了他这么多年一直裁剪的有关母校新闻的报纸,有很厚一叠,他说他很感恩母校的栽培并且始终心系着母校的发展与进步。第三是学长即使退休了,也一直在努力为社会和社区做义务服务,即使年纪很大了,也丝毫没有放弃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上这些都给我带来很大触动,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陈学长一样既实现自我价值又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王文君)
陈惠兴学长对于母校和中国核潜艇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深深打动了我。无论是他服从组织安排,从船舶制造系义无反顾地转至工程物理系,把个人兴趣置于国家需要之后,还是他把一本书反复看三遍就做出加速器,然后被问及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时就简单的一句“组织上要求啊”,还是他反反复复说“我就是一个普通学生,没什么的”的谦虚,都深深触动着我们新时代的交大人,让我体会到“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和“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这两句话的深刻内涵。他的题字“缘分、实干、思念、感恩”将他对母校的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王琛皓)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