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1931年11月底,日本的侵略进一步加剧,东北三省危在旦夕。国民党当局不但不准备武装抗日,还准备牺牲东北三省及热河省大部,为此与日本谋求妥协。消息传出,举国共愤。
12月9日上午,上海大、中学联抗日会在南市小西门少年宣讲团团部召开各校学生代表会,听取南下示威团代表、北大学生许秀岑和中央大学学生代表江学乾报告一二五事件真相,商讨声援措施。交大许邦和、袁轶群作为大学联代表参加会议。各校学生代表表示回校发动学生,全力声援北平和南京学生的示威活动,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散会时,守候在门外的一群武装特务突袭殴打与会人员,绑架北大、中大两名学生代表。许邦和、袁轶群等各校学生代表奋力抢救,受重伤的中大代表江学乾被救出,北大代表许秀岑被挟持而去。凶手王福生未及逃走,被学生扭获,送至上海高等法院。
中共交大支部从上级机关获得许秀岑就在公安局的确切信息,于是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发动全校学生前往市府抗议。许邦和、袁轶群回校后立即召集全校学生大会,报告国民党特务绑架北大学生代表、殴伤中大学生事件,并指出会场是向市党部借的,该地又临近公安分局,市党部和公安局是事件的主谋。顿时学生们激愤不已,纷纷要求营救北大学生代表许秀岑。在党支部的部署下,由乔魁贤以抗日会名义,带领500余名交大学生,于下午4时首先赶到枫林桥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大楼前。交大学生和稍后赶来的光华大学学生一起,负责把守市政府大门。接着,大夏、法政、复旦等校学生陆续到达,人数已超过5000人,黑压压地站满了市府大院周围,团团包围了市府大楼。
4时45分,被围困在市府大楼里的上海市市长张群接见学生。袁轶群代表“大学联”,向张群陈述事件的经过,指出绑架事件是市党部、公安局有组织有计划的预谋,提出不准压迫抗日运动,立即释放被捕学生,惩办公安局长陈希曾、惩办市党部常委陶百川等4项要求。张群诡称,市党部与市府系平行机关,市府无权处置涉及市党部有关事件;但可以函询一切,等查明真相后再给各校学生答复,希望学生从速返校。当时有的学生表示要去市党部。此时,有人提醒乔魁贤注意张群的调虎离山计,乔魁贤立即告诉袁轶群。经过代表团讨论,袁轶群等人向现场学生指出,张群既然是一市之长,应该对上海市内发生的事情全面负责,必须向张群市长要人。这样,稳住了学生们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继续包围市府。与此同时,300余名学生前往林荫路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向陶百川要人。陶百川得知请愿学生突然到来,急忙命令下属关闭门窗,自己则从后门溜走。学生们愤怒地冲进大门,把会客室、办公室的门窗和办公用具全部捣毁。
夜幕降临,已过晚餐时间,包围市府大楼忍饥挨饿的学生因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一个也不愿意离去。直至深夜仍然没有什么结果,他们不得不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在寒风砭骨、饥肠辘辘中站立了一整夜,所有的学生中没有一位中途退场。第二天(12月10日)清晨,张群市长在市政府内被围困十几个小时后,被迫接受学生们的全部要求,答应撤职查办公安局长陈希曾、通缉市党部常委陶百川和立即释放北大学生许秀岑。在学生们欢呼雷动声中,遭绑架的北大代表许秀岑被释放回到学生队伍中。他控诉了被国民党特务绑架经过:先是被押到公安局督察处,接着移到公安局第三科,最后押到董家渡公安局水巡队,水巡队巡船预谋驶往吴淞口将他抛入长江之中。学生们听后万分愤怒,强烈要求严惩凶手和幕后指使人。各校学生代表又召开紧急会议,一致通过成立民众临时预审法庭,对凶手王福生进行公开审判。各校同学,经过一夜的斗争,于中午时分迎着暖融融的阳光,离开了国民党市政府,各自回校。许秀岑释放后,来到交大,在中学同学陈延庆的宿舍里住了一段时期。
民众临时预审法庭由交大、上海法政学院、法学院、复旦、美专5校代表组成。法政学院季始元任审判长,交大许邦和、法学院吴云从、复旦吴树谟、美专吴天任推事,大夏肖怀石任书记官,目睹整个殴打绑架事件的交大学生王天眷作为目击证人。为了争取审判的合法性、有效性,由市政府派出的两名工作人员孙葆瑢、郭栾也担任推事。大夏、复旦两校40名义勇军学生担任司法警察,维持民众法庭秩序。学生们依法组成的民众临时法庭,有序进行下去。
当天晚上10时许,民众临时法庭在市政府会客室开庭。学生义勇军押上王福生受审,他承认是国民党员,受上级谢贵生指使殴打绑架北大学生许秀岑。王福生在审讯笔录上盖了手印,证人王天眷当众签名盖章。民众法庭据此做出通缉行凶指使人陈希曾和陶百川两犯的决定。
庭审结束后,上海大中学联抗日会派人赴有关报馆,联系登载悬赏通缉案犯布告,就12月9日殴打、绑架许秀岑事件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揭露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与公安局迫害学生的罪行,呼吁“全国同胞,洞烛其奸,共起声讨。”在社会舆论的一致谴责下,上海市公安局长陈希曾解职,市长张群向国民政府引咎辞职。在党的领导下,交大学生和其他各校学生进行的抗暴斗争,在上海学生运动史上书写了光荣的一页。
事后,在党中央机关工作的胡德滋到交大对乔魁贤说:“你们干得不错,中央很满意”。不久,上海出版的《涛声》周刊登载了一篇关于民众法庭的纪实文章,盛赞这次群众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业绩。
图1 1931年12月15日,《交大三日刊》详载围攻市政府事件经过
图2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乔魁贤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